六小時從 0 到 1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5E3EoPWGQs
被譽為全台培育最多青年創業的蔡仁松教授的高科技創業入門課程
*讓你破除創業的迷思
*提高創業成功率
https://readmoo.com/book/210180168000101
前言
一本創業的入門指南
創業帶給我的經濟獨立與成就感
我曾在美國參與創立的第一間公司ArcSys, 經歷上市及公司併購,公司產品Astro 是全球最先商業化的積體電路佈線及速率最佳化設計平台,後來被Synopsys 併購。第二間公司 Axis 則被 Cadence 收購,公司開發可重構的電腦系統技術Reconfigurable Computer,是積體電路邏輯驗證系統的重大突破。這兩次創業有甘甜,也有辛酸。但經濟的獨立性及貢獻社會的成就感是最大的得著。從美國回來之後,我觀察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所迫切需求的新世代科技人才,掌握資訊科技以及知識經濟發展,實為當中關鍵的需求。臺灣教育一向較重視技巧、技術之訓練,而創新、創意、創業之訓練與養成實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。如何善用良好的高科技研發基礎,以及培育學子創業家精神,將有助產業創新升級或孕育新創產業,產生新興價值與創造規模經濟及就業機會。
傳承矽谷經驗,成全創業夢
回國擔任教授一職除了懷抱著教學熱忱之外,我更肩負傳承經驗的使命感,故從2005 年起在清華大學開設「高科技創業與營運課程」,希望傳承過往的矽谷創業經驗。目前已有無數的學生團隊投入創業成功,包含盈科汎利的活動通、Gogolook 的Who's call、汪喵星球的寵物生食等。根據教育部「大專校院創新創業課程」開設概況分析,目前大專院校所累積的創業教學資源,偏重文創業或管理面,在回應資訊科技與知識經濟來臨,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所需的新世代科技人才需求上,仍遠遠不足。另一方面,具備科技內涵的創業課程比例偏低,能真正嘗試「高進入門檻」創業的可能性低。加上大部份創業課程仰賴業師指導,而實際上,能從科技層面引導創業學習的師資更是少之又少,且課程設計多半以點狀式的學習為主。我在國立清華大學開授的「高科技創業與營運」課程,由資電領域及商管領域學生組成跨校、跨領域團隊,透過系統化教學方式,強調計畫型創業,著重建立精準的商業模式,讓學生在全面考量各項風險後,再投身創業。課程強調擬真創業,用一個學期帶領學生,在擬真的創業環境,透過做中學的方式,獲得第一手經驗與能力。並於期末邀請創投、及產業人士,參與學生創業專題成果展,實地評估學生之創業計畫。這個課程多年來已累積許多顯著成效,並有許多修習課程的青年都因為本課程之啟蒙,進而走上創業這條路,更有高比例的創業成功案例(如前述)。創業失敗的機率很高,在美國可能有5% 的創業成功率,而在台灣或許只有2~3%。但確實有些方法能夠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,這正是我想傳授學生的「計畫型創業」方法,我個人是希望這套方法能將成功率提高到60%。
關於本書
「6 小時從零到一:高科技創業入門」這是一本創業入門的操作手冊,目標是搭配線上課程,讓完全沒有概念的學生在完成課程之後能建立完整的創業基本觀念。目的是解除對創業不熟悉、陌生的害怕感。當學生經過此入門課程預備好之後,就可以進入「高科技創業與營運」的擬真創業學習,實際操練創業相關活動,強化創業知識與能力。
入門課程的每一個單元均從一個關於創業的迷思故事出發,試圖指出一般人對創業一廂情願的想法,透過統計數字或是實際案例,破除創業者的六大迷思,並針對各個迷思提出實際可以執行的方法,輔以業師的訪談與提點,從迷思到關鍵點,一步一步有計畫的引領創業者進入創業軌道,循序而進,減少失敗的機率,而這就是所謂的「計畫型創業」方法。
一個國家的創新創業條件及環境,仰賴市場、人才、資金、政策與法規等多項因素來提升整體創業生態系的競爭力。台灣擁有以研發為本的創新創業優勢,因此,除了幫助學生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,我更希望透過這個課程,幫助下一代站在我們所創造的優勢之上,發展強烈的創業企圖心,並在當中培養年輕一代的創業家精神,從創業態度、創業能力以及創業企圖心這三大面向著手,準備現在的自己,預約成功的未來!
清華大學教授
蔡仁松